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白蛾监测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及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Monitoring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American White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172-2024《美国白蛾监测操作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地方标准,为有效防控美国白蛾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从重要条文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在监测点设置方面,标准规定应在美国白蛾可能发生的区域设立固定监测点。具体要求包括:监测点应选择在美国白蛾历史发生区、交通沿线、林缘地带等关键位置;每个县级行政区至少设置5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一般不超过5公里。这些要求确保了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能够全面掌握区域内虫情动态。
关于诱捕器的使用,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离地面1.5米左右,每季度更换一次诱芯。同时要求每个监测点至少安装3个诱捕器,并保持诱捕器周围无遮挡物。这一系列规定旨在提高诱捕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记录与报告环节,标准强调监测人员需每日检查诱捕器并记录诱捕数量。当单日诱捕数量达到10头以上时,需立即上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此外,每年11月底前要完成年度监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建议。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监测人员的培训考核,标准提出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培训内容涵盖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监测方法、数据记录规范等。定期组织考核以检验人员技能水平,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总体而言,该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构建,为有效防控美国白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将有助于实现对该有害生物的精准监测和高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