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集体聚餐服务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场所与设施要求、人员管理、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制作过程控制、应急处置及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农村地区举办的集体聚餐活动及其相关食品安全管理。
Title:Rural Collective Feast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87—2024《农村集体聚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是由江苏省南京市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中的食品操作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以下将对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明确
标准第5.1条规定:“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意味着无论是组织聚会的村民还是提供餐饮服务的专业团队,都需承担起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举办者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服务单位,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承办者则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开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等环节。
原料采购与验收
在原料管理方面,第6.2条指出:“所有食品原材料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并索取供货方的有效许可证照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这要求无论是自备食材还是委托他人准备,都必须保证来源清晰可靠。同时,对于肉类、水产品等易腐食品还需特别注意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防止因保存不当导致变质。
加工过程控制
关于加工流程,第7.3条强调:“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具体而言,在同一个厨房内操作时,应当设立独立的工作区域用于处理生鲜与即食食品,并使用专用工具容器。此外,加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等,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烹饪与留样制度
标准第8.4条提出了“菜肴烧熟煮透”的原则,确保微生物彻底灭活。而对于每餐次供应的所有菜品均需按照规定量留样保存至少48小时,以便日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够追溯原因。另外,冷菜制作尤其需要注意环境清洁度以及消毒措施到位与否。
应急预案制定
最后,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第9.1条建议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供餐并报告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现时,应及时隔离患者送医诊治,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农村集体聚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日常操作的基本准则,更包含了预防性管理和危机处置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希望各参与方都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