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养猪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生态养猪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Pig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9T 279-2019《生态养猪技术规范》是针对生态养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制定的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场区布局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猪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以及主要交通干线至少500米以上,并且要避开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源补给区。此外,猪场内部的功能分区要做到合理布局,包括生产区、管理区、废弃物处理区等,确保各区域之间互不干扰。比如,生产区应当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而饲料仓库则需要靠近饲料加工车间以减少运输距离。
二、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猪舍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与采光条件,同时配备完善的温湿度调节系统。具体来说,猪舍内温度夏季不宜超过30℃,冬季不低于18℃;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议采用双层屋顶结构来隔热保温,并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如风机或湿帘降温装置。另外,地面铺设防滑材料,便于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
三、饲料与饮水管理
本标准强调使用无公害原料制作全价配合饲料,禁止添加任何违禁药物添加剂。对于饮水供应,则要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定期检测水中微生物指标。同时,提倡采用自动饮水器代替传统水槽式供水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并提高卫生水平。
四、疾病防控措施
疾病防控是保证养殖安全的重要环节。标准指出应建立健全免疫程序,按照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及接种时间。此外,还须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药物使用都必须遵循兽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不得超量或滥用抗生素类药品。
五、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最后,在粪污处理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多种可行方案供参考。例如,可将固体废弃物堆肥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液体废弃物经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后再进行深度净化排放。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还能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