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旅游资源评定与保护的基本原则、评定方法、保护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山地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与保护工作。
Title:Mountain Tourism - Part 42: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01.42-2023 山地旅游 第42部分:资源评定与保护》是贵州省地方标准,对山地旅游资源的评定和保护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资源评定的基本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资源评定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这意味着在评定过程中,需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论,采用客观的数据采集手段,并确保评定结果能够实际应用于山地旅游开发中。例如,在评估某地区的自然景观时,不仅要考虑其美学价值,还要结合地质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分析。
评定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每个维度下设若干具体指标。比如,在自然景观这一类别中,除了传统的地貌特征外,还特别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表明现代山地旅游不仅仅是欣赏风景那么简单,还需要关注生态系统本身的健康状况。
保护措施要求
对于已经确定为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山地资源,标准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建议。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游客数量以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施分区管理策略,将敏感区域划定为核心保护区;以及定期监测环境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保护方案。此外,还鼓励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实施与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上述规定得到有效执行,标准还建立了相应的实施与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则强调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的重要性,以此来确保评定过程的公正透明。同时,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设置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力。
以上就是对《DB52/T 1401.42-2023 山地旅游 第42部分:资源评定与保护》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践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