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紫叶甲的防治原则、监测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榆紫叶甲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Chrysomela popu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1T69—2024《榆紫叶甲防治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榆紫叶甲的防治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规程中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监测预警
1. 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始监测成虫羽化情况。
解读:这一时间段正是榆紫叶甲从越冬场所迁移到榆树上的关键时期,及时监测可以掌握其活动规律,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二、物理防治
2. 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解读:利用榆紫叶甲对特定波长光线的趋性,在成虫活跃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能够有效减少虫口密度,降低危害程度。
三、化学防治
3. 当叶片受害率达到30%以上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
解读:当叶片受害率超过30%,表明害虫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采取化学手段控制其种群数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生物防治
4. 释放天敌昆虫如姬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解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榆紫叶甲的数量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方法。姬小蜂能寄生于榆紫叶甲幼虫体内,从而达到自然抑制的效果。
五、综合管理
5. 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
解读:加强日常巡查有助于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病情扩散。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附录部分
附录A提供了常用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解读:此部分内容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具体指导,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防治任务。
以上内容仅为规程中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与深度解析,全面理解和应用该规程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