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花果黑点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药剂使用及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无花果种植过程中黑点病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g Black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23-2024 无花果黑点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由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无花果黑点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旨在有效控制无花果黑点病的发生与传播。
其中重要的条文有:
一、监测预警
规定了在无花果种植区应建立完善的病害监测网络,定期对田间空气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20℃且相对湿度大于85%时,应立即启动黑点病的预防工作。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固定监测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农业防治
强调要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避免连作重茬种植。提倡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病原菌滋生机会。同时建议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另外,还应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促进树体健壮生长。
三、物理防治
推荐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阻断其传播途径。对于发病较轻的地块可采用人工摘除病叶、病果的方法去除病源。此外,在冬季修剪时要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销毁,防止越冬病原积累。
四、化学防治
明确了不同生育期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幼果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果实膨大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2000倍液喷雾;采收前15天内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并要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操作,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缩短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上内容是本标准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无花果黑点病的发生,保障无花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