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鳗草资源的人工扩繁、移植及生态环境修复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elgrass Plant Propag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23—2024《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鳗草植物扩繁和移植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鳗草:指生长在浅海区域的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其学名为Zostera marina。
2. 扩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增加鳗草植株数量的过程。
3. 移植:将已培育好的鳗草植株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二、环境要求
1. 水质条件:pH值应在7.0-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
2. 底质条件:底质应为泥沙混合物,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0%,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占总重量的60%以上。
三、种苗选择与处理
1. 种苗来源:种苗应来源于健康的鳗草种群,且种苗年龄应在一年以内。
2. 种苗处理:种苗在扩繁前需经过消毒处理,可采用质量分数为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四、扩繁方法
1. 插条法:选取健壮的鳗草植株作为母本,剪取长度为10-15cm的茎段作为插条,在沙床上进行扦插。
2. 分株法:将成熟的鳗草植株挖出后,用手或工具将其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保留至少3个芽眼。
五、移植技术
1. 移植时间:最佳时间为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鳗草植株恢复生长。
2. 移植密度:每平方米种植密度控制在100-150株之间,行距为20-30cm,株距为15-20cm。
3. 移植深度:插条法移植时,插条插入沙床的深度约为插条长度的2/3;分株法移植时,将小株埋入沙床中,覆土厚度以刚好覆盖根部为宜。
六、病虫害防治
1. 定期检查:定期观察鳗草植株的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生物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如需使用化学药剂,应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七、后期管理
1.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2. 施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促进鳗草植株健康生长。
3.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鳗草争夺养分和空间。
以上内容是对DB13/T 5923—2024《鳗草植株扩繁与移植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