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后备肉种鸽培育的场地与设施、选种、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卫生防疫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肉种鸽养殖企业或养殖户进行后备肉种鸽的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Meat Pigeon Stock - DB13T 590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03—2024《后备肉种鸽培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肉种鸽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后备肉种鸽的培育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后备肉种鸽的选种标准。要求种鸽父母代应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具体表现为年产蛋量不低于12枚,孵化率不低于85%,且无遗传性疾病史。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上保证后代的质量,避免遗传缺陷影响后代生长发育。
在饲料配比方面,标准指出后备肉种鸽的日粮应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同时补充适量青绿饲料。其中粗蛋白含量应保持在16%-18%之间,粗纤维不超过5%,钙磷比例维持在2:1左右。这样的营养结构能够满足后备种鸽快速生长的需求,同时预防因营养过剩或不足导致的疾病。
关于饲养密度,标准建议每平方米饲养面积不超过8只,笼舍高度不低于1.5米。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种鸽争斗频繁,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适宜的高度则有利于通风换气,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要求定期对鸽舍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一次;同时建立免疫档案,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于发病个体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环境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15-25℃),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以及确保充足的光照时间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种鸽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后备肉种鸽培育技术规程》涵盖了选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种鸽群体的整体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