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和养护的工程。
Title:Code for In-situ Hot Recycling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on Highway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68-2023《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广西地区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工程,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此规定明确了规程的主要应用领域,确保了技术要求与区域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相适应。
2. 施工准备
条文中强调,在施工前应对旧路面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平整度、厚度、温度稳定性等指标。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一要求旨在保证施工前期工作充分到位,为后续高质量施工奠定基础。
3. 加热设备使用
规程指出,加热设备应能均匀加热至规定深度(通常为20-50mm),并且不得损坏原有路面结构。此外还提到加热宽度应略大于铣刨宽度,以确保接缝处良好结合。这体现了对加热工艺精确性的严格控制,避免因加热不均导致的质量问题。
4. 材料回收与混合
对于回收材料,规程要求严格筛选杂质并控制含水量。新添加的骨料需符合相关标准,且拌合时要保证充分搅拌均匀。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再生混合料的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5. 摊铺与压实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速度应保持稳定,避免出现明显离析现象。压实作业则需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确保各层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要求。规程特别提到,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影响最终效果。
6. 质量检验
完成施工后,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再生路面进行全面检测,主要包括弯沉值、渗水系数以及抗滑性能等方面。只有当所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交付使用。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7. 环境保护
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应当尽量减少扬尘污染,并妥善处理废弃物。对于产生的废油、废水等有害物质,必须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妥善处置,不得随意排放。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施工流程和技术细节,旨在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兼顾了生态保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