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圳市暗夜社区光环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光源选择、照度与亮度限制、眩光控制以及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暗夜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旨在减少光污染,保护夜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Title:Dark Community Light Environ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29—2024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是深圳市发布的关于暗夜社区光环境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规定了暗夜社区的定义为: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和管理措施,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夜间光照强度低于常规城市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社区。这一定义明确了暗夜社区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较低的夜间光照水平,这是区别于普通城市社区的重要标志。
其次,标准中对暗夜社区的光照强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居住区夜间平均照度不得超过5勒克斯,公园绿地夜间平均照度不得超过3勒克斯。这些具体数值的设定旨在保护居民的生物节律,减少过度照明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同时,对于商业街等特殊功能区域,则允许适当提高光照强度,但最高不得超过20勒克斯,并且需要设置遮光设施以避免光线直射到周边住宅楼。
再者,标准强调了光源的选择与控制。推荐使用暖色温(约2700K-3000K)LED灯具,并且要求所有室外照明设备都应配备防眩光装置。此外,还提倡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调节不同时间段内的光照强度,比如在深夜时段自动降低灯光亮度或关闭部分非必要照明。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天文观测友好型暗夜社区建设的相关内容。这类社区不仅要满足上述基本要求,还需进一步限制高角度散射光的比例,并确保没有裸露式光源暴露于视线范围内。这对于促进天文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B4403/T 429—2024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从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了暗夜社区内光环境的设计与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