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兔败血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兔场及兔养殖相关单位对兔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steurella Septicemia in Rabbits DB13/T 1720-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720-2013《兔败血波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兔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扑灭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4.1 兔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消毒、隔离新进动物等措施。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日常管理中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定期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新进动物必须隔离观察至少两周,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避免引入新的病原。
【条文】5.1 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病兔,并采集病料送检。
解读:及时发现和隔离病兔是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键步骤。病料的采集要规范,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且质量合格,以便实验室准确诊断。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后续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条文】6.2 对发病兔群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配合免疫增强剂使用。
解读:单纯依赖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容易产生耐药性。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条文】8.1 每年应对全场兔群进行一次全面检疫,淘汰阳性个体。
解读:定期检疫有助于掌握兔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对于检测呈阳性的个体,无论是否发病都应予以淘汰处理,防止成为传染源。这是维护整个兔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