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地沙化监测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土地沙化监测工作及相关防治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sertification Land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土地沙化监测技术规程》(DB35/T 706-2006)是指导该省土地沙化监测工作的权威性文件。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规程中规定了土地沙化监测的基本原则:“应以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为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保证监测方法的科学严谨性,又要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便捷性。例如,在选择监测点时,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并结合长期气象数据,确保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
关于监测内容,规程指出主要包括土地沙化面积变化、沙化程度及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其中对于沙化面积变化的监测,要求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遥感影像解译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区域的信息,而地面调查则用于验证和补充遥感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还强调了定期更新数据库的重要性,以便及时掌握土地沙化动态。
在监测频率方面,规程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监测,并根据需要增加临时监测次数。特别是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专项监测工作,评估其对土地沙化的影响。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校验,确保真实可靠。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各类原始资料和分析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依据。
这些条文构成了整个规程的核心框架,为有效开展土地沙化监测提供了明确指引。通过遵循上述原则和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土地沙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