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闽笋干加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闽笋干的加工生产。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n Bamboo Shoots Dried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734-2007《闽笋干加工技术规程》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福建省内笋干的加工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保护地方特色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1. 原料要求:标准规定,用于加工笋干的原材料应为新鲜竹笋,且需符合GB/T 8078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竹笋必须是新鲜采摘的,并且没有受到污染或损害。
2. 清洗处理:在加工前,竹笋需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去除表面泥土和杂质。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卫生水平,还能改善最终产品的口感。
加工工艺
1. 剥壳去皮:将竹笋外壳剥除,并对笋肉进行适当去皮处理。此过程需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笋肉组织。
2. 切分与分级:根据竹笋大小将其切成合适长度,并按照直径大小进行分级。这样可以保证后续干燥过程中受热均匀,成品质量一致。
3. 蒸煮: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对笋块进行蒸煮,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蒸煮的目的在于软化纤维结构,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同时也能够初步杀菌。
4. 漂洗冷却:蒸煮后的笋块需立即放入冷水中漂洗并快速冷却,防止过度加热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及色泽变差。
5. 压榨脱水:通过机械压力去除多余水分,使笋体更加紧实,有利于延长保存期限。
6. 烘干:采用自然晾晒或者人工烘干的方法完成最后一步干燥处理。烘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有效成分,同时要确保内部完全干燥以防霉变。
7. 包装储存:成品应密封包装后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注意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
质量检验
标准还明确了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感官、理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检测等多方面质量检验工作。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准予出厂销售。
综上所述,《闽笋干加工技术规程》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入库整个流程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来保障闽笋干的独特风味与优良品质。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来说,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更能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