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绒乌骨鸡养殖过程中的卫生防疫技术要求,包括养殖场环境管理、消毒措施、免疫程序、疫病监测与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白绒乌骨鸡的养殖及卫生防疫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of White Velvet Silkie Chicken - DB35T 664-2006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664-2006白绒乌骨鸡卫生防疫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白绒乌骨鸡养殖过程中卫生防疫工作制定的技术性文件。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场址选择与布局
1. 场址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周围环境清洁安静。
解读:这一要求旨在避免外界污染源对养殖场造成影响,确保养殖环境的纯净度。
二、环境卫生管理
2. 定期清理鸡舍内外的粪便及废弃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解读: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可以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三、免疫接种程序
3.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定期开展新城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工作。
解读: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能够提高鸡群免疫力,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发生。
四、消毒措施
4. 鸡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工作人员进出需严格消毒。
解读:这是防止外部病原进入鸡舍的重要屏障,对于控制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五、饲料与饮水安全
5.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原料,保证饮水清洁充足。
解读:优质的饲料和干净的水源是维持鸡只健康生长的基础条件。
六、疾病监测与报告
6.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解读: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该标准的部分核心要点,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从业者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共同促进白绒乌骨鸡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