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绒乌骨鸡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孵化条件及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绒乌骨鸡的孵化生产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cubation of Bai Rong Wu Gu Chicke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绒乌骨鸡是一种珍贵的家禽品种,其孵化技术直接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662-2006《白绒乌骨鸡孵化技术规范》为该品种的孵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蛋的选择上,标准要求种蛋应来源于健康、高产的母鸡,且蛋壳清洁、无裂纹。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种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孵化的成功率。健康的母鸡能够提供优质的种蛋,而干净无损的蛋壳则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保障胚胎的正常发育。
其次,关于孵化条件,标准规定孵化室温度应保持在37.5℃至38℃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5%至65%范围内,并且需要定期通风换气。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能避免因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胚胎死亡,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影响雏鸡破壳而出的能力。
再者,翻蛋操作也是孵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标准建议每2小时翻蛋一次,直至入孵后18天停止。正确的翻蛋不仅有助于均匀受热,还可以促进胚胎的活动,减少粘连现象的发生。此外,在孵化后期适当降低孵化器内的湿度,增加通风量,以利于雏鸡顺利出壳。
最后,对于刚出壳的雏鸡,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保温和脱温管理的重要性。初生雏鸡需要在34℃左右的环境中度过头几天,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直至自然温度。这样做是为了让雏鸡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增强其抗病能力。
总之,《白绒乌骨鸡孵化技术规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确保了白绒乌骨鸡从种蛋到雏鸡全过程的安全与高效。遵循这些规范,不仅可以提高孵化效率,还能保证白绒乌骨鸡这一宝贵资源得以持续繁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