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鳗鲡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鱼苗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鳗鲡的淡水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el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579-2004《鳗鲡养殖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鳗鲡养殖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苗种选择: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亲本,体长应在8cm以上,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此条文强调了苗种质量对后续养殖成功的重要性,确保苗种健康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2. 放养密度:池塘养殖每平方米放养量不宜超过5kg。这一规定基于池塘环境承载力考虑,过高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鳗鲡生长。
3. 饲料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日投喂量为存塘量的3%-5%。高蛋白饲料有助于鳗鲡快速生长,合理控制投喂量既能满足生长需求又避免浪费。
4. 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6.5-8.5之间。良好的水质条件是保证鳗鲡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缺氧或酸碱度异常都会严重影响其生存。
5. 疾病防控:定期消毒池塘,发现病鱼及时隔离治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定期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一旦发现疾病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散。
6. 日常管理:每天巡塘观察,记录温度、溶氧等参数变化情况。细致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保障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这些关键点涵盖了从苗种到成鱼整个养殖周期中的主要环节,遵循该标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