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连城白鸭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及孵化条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连城白鸭的孵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Liancheng White Duck - Hatcher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连城白鸭孵化技术规范(DB35/T 564-2004)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专门用于指导连城白鸭的种蛋孵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蛋选择与保存
- 标准要求种蛋应来自健康无病的母鸭,且产蛋时间应在产蛋初期至中期。种蛋大小适中,形状规则。
- 种蛋采集后需在8小时内入库,库温保持在15℃~18℃之间,相对湿度为75%~80%。超过24小时未入孵的种蛋应转至冷藏室保存,温度控制在6℃~8℃。
2. 孵化前准备
- 孵化设备必须经过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孵化器内部环境稳定。孵化器内的温度、湿度计需定期校正。
- 孵化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地面及墙壁可用消毒液擦拭,空气流通良好。工作人员进入孵化室前需更换专用工作服并洗手消毒。
3. 孵化条件
- 温度:孵化期第一阶段(1-17天),温度设定为37.8℃;第二阶段(18-25天),温度调整为37.2℃。
- 湿度:孵化期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5%-60%,出雏期间提高到65%-70%。
- 翻蛋:孵化过程中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直至第25天停止翻蛋。
4. 照蛋检查
- 在孵化第7天和第17天分别进行两次照蛋检查,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无精蛋表现为蛋内透明无物,死胚蛋则可见黑色血环或胚胎死亡迹象。
5. 出雏管理
- 出雏期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适当降低孵化器内的温度以促进雏鸭破壳。
- 雏鸭出壳后应在孵化器内停留6-12小时,待绒毛干燥后再移至育雏室。
以上内容涵盖了连城白鸭孵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孵化成功率和雏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