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龙眼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培育、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龙眼的栽培生产。
Title:Longan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5.3-2006 龙眼栽培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对龙眼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苗木培育”部分,标准要求选择无检疫对象、生长健壮的品种作为砧木和接穗。具体来说,砧木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的品种,如红壳砧木;接穗则要从优良母树上采集,确保其遗传性状稳定。同时,强调了嫁接后的管理措施,包括及时抹除砧木萌蘖、保持适宜湿度等,以促进嫁接成活。
关于“建园”,标准指出选址时需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灌溉条件等因素。例如,坡度不宜超过25°,土层厚度至少为80cm,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下。此外,还要求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种植株数控制在450至600株之间,并提倡采用宽行密植的方式,以便于机械化操作和后期管理。
在“肥水管理”章节中,明确了施肥原则与方法。提倡施用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化学肥料,实现平衡施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分别在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浇水方面,则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灵活调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但也要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这些内容构成了龙眼栽培的基础框架,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