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封山育林的技术要求、措施、管理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封山育林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Closure and Cultiv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96-2005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科学开展封山育林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以恢复和提高森林植被为主要目的的封山育林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目标,确保封山育林工作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态需求。
二、术语和定义
1. 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一定植被基础的宜林地采取封禁措施,促使原有植物自然繁殖生长,逐步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过程。
2. 封禁期:指从开始实施封山育林到达到预期植被恢复效果所需的时间段。
这一部分给出了关键概念的准确界定,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执行中的偏差。
三、主要技术内容
1. 区划与规划
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现状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封育区,并制定相应的封育方案。例如,陡坡地应侧重于水土保持功能,而平缓地带可兼顾经济价值。
2. 禁止性规定
在封禁期内,禁止砍伐树木、放牧、采药等活动。这些规定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植被有足够时间恢复和发展。
3. 抚育措施
包括清理林下杂草、合理间伐过密植株等。合理的抚育可以改善林分结构,促进健康生长。
4. 监测评估
定期检查封育成效,如覆盖率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情况等,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策略。监测评估是确保封山育林长期有效的必要手段。
四、实施要求
强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封山育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