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要求、服务内容、管理规范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Minors' Protection Work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编号为DB3301/T 0443—2024)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该标准明确要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应设立在乡镇街道层面,确保位置便利且易于被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找到。关于人员配备,至少需要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并根据实际工作量可增配兼职人员或志愿者。这些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如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以提升服务能力。
二、功能区划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需求的未成年人,规定了工作站内应包含接待咨询室、个案管理室、团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接待咨询室主要用于初次接触和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个案管理室则用于开展个案辅导及跟踪服务;而团体活动室可用于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或小组活动。每个功能区都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比如桌椅、电脑、投影仪等,以便于开展各项业务。
三、服务内容与流程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服务内容涵盖了预防性保护、支持性保护和发展性保护三个方面。预防性保护强调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家长对未成年人权益的认识;支持性保护侧重于为遭遇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直接援助;发展性保护则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于每项具体服务项目均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服务流程图示,确保服务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四、监督管理机制
为保证服务质量,本标准还特别强调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上级部门应对各站点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另一方面,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监督考核,收集服务对象反馈意见作为改进依据。同时,所有涉及未成年人信息资料均须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给无关人员。
五、应急响应预案
考虑到突发事件可能随时发生,在标准中也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当接到紧急求助电话时,值班人员要迅速做出反应,按照既定程序启动相应措施,必要时联系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处置。此外,还要求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水平。
六、持续改进与发展目标
最后,本标准提出要不断优化完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零障碍”、“零距离”的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关怀和支持。
总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与服务规范》(DB3301/T 0443—2024)从多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为推动基层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