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防护等级划分、警示标志设置、隔离设施布置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城市道路占道作业的交通安全防护设计、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raffic Safety Protection of Road Occupancy Operations on Urban Road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717-2024《城市道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防护技术规程》为城市道路占道作业提供了详细的安全防护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安全设施设置原则
根据规程第5.1条,安全设施的设置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作业区域与通行车辆之间有足够的隔离和警示效果。这意味着在任何占道作业开始前,必须评估作业对交通流的影响,并据此布置相应的安全设施。例如,在夜间或视线不佳的情况下,需增加反光标志的数量和亮度,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性。
警示灯与标志牌
规程第6.2条指出,警示灯和标志牌是保障作业安全的重要工具。警示灯的颜色、闪烁频率及安装高度都有严格规定。例如,黄色闪光警示灯适用于白天,而红色闪光警示灯则更适合于夜间使用。此外,标志牌的设计需符合GB 5768.2的要求,确保信息清晰且易于识别。这有助于引导驾驶员提前减速并注意前方情况,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业区划分
按照规程第7.1条的规定,作业区应当合理划分成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以及终止区等多个部分。每个区域的功能各不相同,比如警告区用于提醒驾驶员即将进入施工路段,而工作区则是实际开展作业的地方。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区设置,可以有效降低作业期间的道路安全隐患。
应急预案制定
规程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第8.3条)。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如设备故障或者突发事故,现场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事先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便所有参与人员熟悉流程。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该规程部分内容,但已足以说明其对于保障城市道路占道作业安全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希望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