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粳稻生产过程中节水、减肥、稳产和提质的技术要求与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种植区域的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saving, Fertilizer Reduction, Stabl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122-2024 寒地粳稻节水减肥稳产提质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寒地粳稻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节约、化肥减量、产量稳定和品质提升的目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节水灌溉技术要求
# 条文摘录:
“灌溉应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确保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5%-85%之间。”
# 解读:
这一条文强调了灌溉方式的选择以及田间土壤湿度的控制范围。滴灌和喷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效率。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自然状态下能保持的最大水量,保持在75%-85%区间可以保证根系正常吸水而不发生渍害。
2. 化肥施用原则
# 条文摘录:
“氮磷钾比例为2:1:1,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于返青期和拔节期施入。”
# 解读:
此条文明确了寒地粳稻施肥的基本配比与分配策略。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有助于平衡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避免单一养分过量导致的不利影响。基肥集中施用可以满足前期幼苗快速生长的需求,而分期追肥则有利于后期植株健壮发育,促进籽粒饱满。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 条文摘录: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使用。”
# 解读:
本条规定体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昆虫、利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性强。当病虫害发生严重威胁产量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必要的,但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防止残留超标。
4. 收获时机与储存条件
# 条文摘录:
“收获应在蜡熟末期进行,入库前将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并保持通风干燥环境。”
# 解读:
适时收获对于保证稻米品质至关重要。蜡熟末期稻谷已基本成熟,此时收获既能保证较高的产量也能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降低水分含量可有效预防霉变等问题,良好的储存条件则是长期保存优质稻米的基础。
以上内容从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病虫害管理和收获储藏四个方面对《DB2310T 122-2024》进行了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