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鳗鲡温室养殖的技术操作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温室方式进行的鳗鲡养殖生产及管理。
Title:Eel Greenhouse Aquaculture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26-2024 鳗鲡养殖 温室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江苏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鳗鲡温室养殖的技术流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标准要求养殖环境需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水质条件。具体而言,水温应控制在20℃至30℃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鳗鲡能够在最佳生理状态下生长,避免因环境不适导致的疾病或死亡。
2. 苗种选择与放养密度: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挑选健康无病害、活力强的个体。放养密度建议为每平方米水面不超过50尾,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也有利于管理。
3. 饲料投喂:标准强调了科学合理的投喂策略。饲料应以高蛋白为主,同时注意营养均衡。每日投喂次数为2次,早晚各一次,且每次投喂量应占鱼体重的5%-8%。此外,还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冬季适当减少,夏季则可适量增加。
4.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水质、观察鱼类状态、及时清理残饵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换水作业,每次换水量约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一,以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5. 病害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日常消毒工作,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对养殖设施进行全面清洁。
6. 收获与运输:当鳗鲡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安排收获。收获前7天停止投喂,以便清除肠道内残留物。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应激反应。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对从事鳗鲡温室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