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监测、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农药使用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草莓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in Straw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1/T 105-2024《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昆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莓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确保草莓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
标准要求定期对草莓田块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巡查频率建议每周不少于两次,特别是在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开花期和结果期要增加巡查次数。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叶片、果实以及植株基部是否有异常症状。
2.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科学施肥灌溉等手段。例如,在品种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本地适应性强且抗病性好的品种;在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比例搭配,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而降低抗病能力。
3.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清洁田园、设置防虫网、使用黄板诱杀等措施。清洁田园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基数,而安装防虫网则能够阻止外部害虫进入田间危害草莓植株。此外,利用黄色粘虫板来捕捉蚜虫等害虫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治方式。
4. 生物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比如释放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对付蚜虫;或者喷洒含苏云金杆菌(BT)的产品来对付鳞翅目幼虫。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效果持久,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5. 化学防治原则
当其他非化学手段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时才可采用化学药剂处理。使用农药时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配比操作,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频率。同时鼓励采用高效低毒的新一代农药替代传统高风险产品。
6. 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发现大规模爆发性病虫害,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首先隔离受侵染区域防止扩散;其次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紧急处置行动;最后做好后续跟踪观察记录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以备将来参考。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应对草莓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希望每位从事草莓栽培的朋友都能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我国草莓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