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当归种苗繁育的产地环境、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苗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当归种苗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gelica Sinensis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833-2023当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是由甘肃省发布的关于当归种苗繁育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当归种苗繁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以确保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规定,当归种苗繁育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土壤pH值应在6.5至7.5之间。在整地时,要求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至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二、种苗选择与处理
种苗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繁育的成功率。标准指出,种苗应来源于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种苗直径应在0.5厘米以上,长度不少于10厘米。种苗处理上,要求剪去根部多余的须根,保留主根,并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害发生。
三、播种与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前要进行精细整地,开沟播种,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株距15至20厘米。播种后覆土厚度为2至3厘米,适当镇压。田间管理方面,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当归争肥争水。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当归种苗繁育的重要因素。标准强调,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农业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等;物理方法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防治则可以使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增加次数。
五、采收与贮藏
当归种苗通常在当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种苗。采收后的种苗需及时晾晒,控制水分含量在12%以下,然后存放在通风干燥处,温度保持在0至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60%,以防霉变。
以上是对《DB62/T 2833-2023当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希望对从事当归种苗繁育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