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78—2024《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评价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评价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与评价工作。明确指出,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团体,在开展相关活动时都应遵循此规范。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明确了多个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准确执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3. 数据采集要求:强调了监测站点布设合理性及数据采集频率的重要性。要求各站点需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置,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4. 预报模型选择与验证:规定了在建立预报模型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数据质量、气象条件变化趋势等。同时,还提出了模型验证的方法步骤,以保证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空气质量指数(AQI)、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多个维度。通过综合考量不同方面的表现来全面评估空气质量状况。
6. 信息发布机制:明确了信息发布的流程与时限要求,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此外,对于特殊情况下如何调整发布内容也作出了相应说明。
7. 持续改进措施:鼓励相关部门不断优化现有技术和方法,提高预报精度和服务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上只是部分重要内容概览,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希望上述分析能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规范的意义及其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