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King Oyster Mushroom Spaw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球盖菇是一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食用菌品种,其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提升栽培效益具有重要意义。DB3207/T 1045-2023《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为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菌种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
根据规程要求,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应以木质原料为主,如锯末、稻草或玉米秸秆等,并辅以适量的氮源物质。例如,锯末占总重量的70%-80%,稻草或玉米秸秆占20%-30%,并加入适量的石膏粉和石灰调节pH值至6.5-7.5之间。这种配比能够满足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保持适宜的酸碱环境。
菌种接种操作规范
规程中强调了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在接种前,需对工作台面、工具及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接种室应配备高效过滤器确保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标准。此外,每瓶菌种的接种量应控制在10ml左右,保证足够的接种密度促进菌丝快速扩展。
发菌管理要点
发菌期间温度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规程建议将发菌室温度维持在22℃±2℃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初期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以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后期则需减少通风防止水分流失。同时,要定期检查菌袋是否有污染迹象,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处理以免影响整体产量。
出菇期管理措施
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后即可转入出菇阶段。此时期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至15℃-18℃,增加光照强度至1000勒克斯以上,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每日早晚各喷洒一次清水,避免直接向菇体上喷水造成腐烂现象发生。另外还需注意及时清除老化的覆土层以便新芽顺利萌发。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还特别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大球盖菇菌种生产的成功率及其产品的品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