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鳞鱼工厂化苗种培育的场地要求、设施设备、亲鱼选择与培育、孵化管理、幼鱼培育、病害防控及苗种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细鳞鱼工厂化苗种培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ne-scale Fish Fingerling Cultivation in Factory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256-2018 细鳞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规范》是河北省承德市发布的关于细鳞鱼苗种培育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工厂化养殖:指在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养殖方式。
解读:此定义明确了工厂化养殖的现代化特征,强调了环境控制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二、苗种质量要求
1. 苗种规格整齐,体长应在4cm以上,体重不低于1g。
解读:这一规定确保了苗种的生长潜力,便于后续管理,提高成活率。
三、水质管理
1. 水温应保持在10℃至20℃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
解读:适宜的水温范围和高溶解氧水平有助于细鳞鱼的健康生长,防止因缺氧导致的死亡。
四、饲料投喂
1. 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
解读:高蛋白饲料能够满足细鳞鱼快速生长的需求,合理的投喂量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五、病害防控
1.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解读:通过定期检测和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养殖环境的安全。
六、日常管理
1. 每日巡塘不少于两次,观察鱼群活动情况,记录生长数据。
解读:日常巡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科学的数据记录为后续养殖提供了宝贵资料。
七、环境保护
1. 养殖废水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固体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
解读:这些措施体现了环保理念,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308T 256-2018 细鳞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规范了细鳞鱼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注重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