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桥梁现浇部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准备、浇筑与振捣、养护及质量检验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现浇连接的装配式桥梁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Section of Prefabricated Bridges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584-2024装配式桥梁现浇部分超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装配式桥梁现浇部分超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材料要求
1.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这是因为超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有较高要求。
2. 骨料: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在2.6至3.0之间;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超过20mm。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密实度。
二、配合比设计
1. 水胶比:不宜大于0.25。水胶比是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的水胶比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加,降低其抗渗性和抗冻性。
2. 矿物掺合料:可掺加适量粉煤灰、矿渣粉等活性矿物掺合料,但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这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
三、施工工艺
1. 拌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拌合,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所有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2. 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每层间隔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样可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够良好结合,避免出现冷缝现象。
3. 养护:采用覆盖保湿养护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
四、质量检验
1. 抗压强度:按照GB/T 50081的规定进行检测,龄期为28天时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100MPa。这是衡量超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2. 抗渗性能:按GB/T 50082的要求进行测试,渗透高度比值不大于0.3。优异的抗渗性能是保障桥梁结构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执行,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