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1∶500、1∶1 000、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的建设要求,包括数据内容、逻辑结构、存储与管理、元数据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1∶500、1∶1 000、1∶2 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lements Database at Scales of 1:500, 1:1000, and 1:2000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580-2024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1:500、1:1000、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河南省内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和更新工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关于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明确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为地物要素、水系要素、地貌要素等八大类,并给出了详细的分类代码表。例如,地物要素中的建筑物类别被细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个子类,每个子类都有唯一的三位数字代码。这种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提高数据交换和共享效率。
其次,在数据精度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1:500比例尺的数据,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超过±0.05米,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0.07米;而对于1:2000比例尺的数据,相应指标放宽至±0.2米和±0.3米。这些精度指标为不同比例尺下数据采集提供了明确依据,确保了成果质量的一致性。
再者,关于要素表达方式。标准强调了要素属性信息的重要性,要求所有要素都应包含必要且准确的属性描述。以道路要素为例,除了几何位置外,还需记录道路等级、路面材质、宽度等信息。此外,还特别指出对于动态变化较快的要素(如交通设施),应采用实时监测或定期更新机制来保持数据时效性。
最后,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数据安全问题。它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同时建议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非法获取敏感信息。
综上所述,《DB41/T 2580-2024》不仅为河南省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