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旱地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
Title:High-Yield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ryland Corn DB61/T 121-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69T121-2018《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旱地区域玉米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抗旱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且优质高产品种。例如,可以选择郑单958、浚单20等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在干旱条件下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整地施肥
要求深耕细耙,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性能。同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这有助于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基础营养,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三、播种技术
推荐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设定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范围内,确保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此外还强调适时播种,一般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播则需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
四、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于密度管理,建议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情况调整,一般每亩留苗4000-5000株。在中耕时要注意保护好幼苗根系,避免损伤;而病虫害防治则需结合预测预报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
五、灌溉排水
尽管是旱作区,但在关键生育期仍需适当补充灌溉。比如抽雄吐丝期是需水高峰期,此时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但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浪费。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排涝工作,在雨季来临之前清理沟渠,保证排水畅通。
六、收获贮藏
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0%以下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入库前还要进行清选分级处理,剔除杂质和破损颗粒,以提高商品品质并延长储藏寿命。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提升旱地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