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沿黄灌区麦后复种饲用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沿黄灌区麦后复种饲用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st-Wheat Forage Oat and Arrowleaf Pea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沿黄灌区麦后复种饲用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生产技术规程(DB15/T 3327—2024)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提高饲草产量与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与播种
- 种子质量要求:规定了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确保种植材料的质量。例如,燕麦种子的纯度不得低于98%,净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85%。
- 播种时间:推荐在小麦收获后的7至10天内完成播种,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2. 土壤管理
- 整地要求:强调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且平整,以便于种子均匀分布和后期生长。要求耕作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上。
- 施肥建议: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用化肥,推荐使用氮磷钾复合肥,并结合有机肥一起施用,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充足养分。
3. 田间管理
- 灌溉管理: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节水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控。
4. 收获与储存
- 收获时机:当饲用燕麦或箭筈豌豆进入乳熟期时即可开始收割,此时营养成分最为丰富。
- 干燥处理:收获后的牧草应及时晾晒至安全含水量(一般为14%-16%),然后妥善包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以防霉变。
以上内容只是对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具体生产情况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