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合金棒拉伸工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铜合金为原材料,通过拉伸工艺生产的棒材产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nsile Process of Copper Alloy Bars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322—2024《铜合金棒拉伸工艺技术规范》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铜合金棒的拉伸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适用于以铜及铜合金棒材为原料,通过拉伸工艺生产出符合特定性能指标的产品。
关键条款解析
1. 原材料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生产的铜合金棒必须满足GB/T 5231中对于牌号、状态和尺寸精度的规定。这意味着原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化学成分,还应确保其物理性能如硬度、导电率等达到相应的要求。此外,原材料表面不得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例如裂纹或夹杂物。
2. 生产工艺控制
在拉伸过程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标准规定了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这有助于保持材料的良好塑性并防止因过热而导致的晶粒粗化。同时,还强调了模具的设计与维护,要求模具表面光滑无损,以减少摩擦力并提高成品质量。
3. 质量检验
成品需按照GB/T 699标准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延伸率等参数。另外,还需对产品的几何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检查外观是否存在划痕或其他损伤。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产品,可能还需要额外增加耐腐蚀性或者耐磨性的专项检测。
4. 环境保护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也纳入考量范围之内。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妥善处置废油、废液等有害物质,确保整个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遵循上述各项规定,不仅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还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指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铜合金棒拉伸业务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