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监测与预警。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设施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irus Diseases of Greenhouse Tom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5/T 3324—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设施番茄病毒病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对设施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措施。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设施番茄”是指在温室或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种植的番茄,“病毒病”则是指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番茄病害。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了不同使用者对于概念的理解一致。
二、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强调通过农业管理措施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2. 综合治理: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控。
3. 安全环保: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注意环境保护。
三、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经过审定并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至关重要。例如,某些特定品种可能对黄瓜花叶病毒具有较好的抵抗力。
- 合理轮作:避免与易感作物连作,推荐实行至少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以降低土壤中病原体浓度。
-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
四、物理防治
- 温汤浸种: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0分钟,可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 高温闷棚:在夏季休棚期间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温度达到60℃以上持续数天,能有效杀灭棚室内残留的病原物。
五、化学防治
- 适时喷药:当发现初期症状时立即采取措施,常用药剂包括病毒A、宁南霉素等。
- 轮换用药: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应定期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六、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蚜虫寄生蜂来控制传毒媒介的数量;同时也可以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木霉菌,它们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
七、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调查发病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内容摘录与分析,具体实施还需参照完整版文件执行。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预防和控制设施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