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翘嘴鲌苗种繁育的场地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及鱼种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翘嘴鲌苗种的人工繁育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of Red Cheeked Bream Finger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546.1-2016翘嘴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翘嘴鲌苗种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亲本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亲本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需具备优良性状。具体而言,雌鱼体长应在35厘米以上,雄鱼体长在30厘米以上,个体健康、无病害。这有助于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关于亲本培育,标准要求培育池面积为300至50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80至100尾之间,并搭配适量鲢鳙鱼作为滤食性鱼类。饲料投喂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保证亲本营养需求。
对于繁殖季节的确定,标准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6月间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可选用LRH-A2或HCG等,剂量需根据亲鱼规格合理调整。同时强调要密切观察亲鱼发情状况,在最佳时机进行人工授精。
孵化管理环节,标准提出孵化用水必须经过严格过滤处理,防止有害微生物侵入。孵化池密度不宜过高,保持每立方米水体不超过10万粒卵。每日换水量不少于总水量的三分之一,确保水质清新。此外还需定期清理附着物,避免影响胚胎发育。
这些内容构成了翘嘴鲌苗种繁育的基本框架,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