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要求,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注药方法、用药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利用树干注药技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unk Injection to Control Pine Wil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72―2017《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松材线虫病发生地区的松林,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通过化学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区域。这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松材线虫病”、“树干注药”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确保了在执行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对术语的理解一致,避免因误解导致的操作失误。
3. 注药时机与频率:
- 注药的最佳时期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至6月之间,此时树木生长旺盛,吸收药物的效果最佳。
- 对于高风险区域,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预防性注药;而对于已经感染但尚有保留价值的病株,则需每年进行一次治疗性注药。
4. 注药方法:
- 使用专用的注射设备将药液直接注入树干内部,确保药效能够快速渗透到整个植株系统中。
- 每棵树的具体用药量应根据其胸径大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胸径每增加1厘米,用药量可增加一定比例。
5. 药剂选择:推荐使用国家批准登记的有效成分如阿维菌素、噻虫啉等作为主要防治药物,并且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和施用。
6. 后续管理:完成注药后,还需定期观察树木恢复情况,同时做好周边环境清理工作,防止病原扩散。如果发现新的受害迹象,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这些关键点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还特别强调了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精准防控的重要性。通过遵循此规程,可以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保护我国珍贵的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