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毛竹林下进行棘托竹荪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Dictyophora for Bambusoideae Forest Floo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5―2019《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是浙江省丽水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毛竹林下棘托竹荪的栽培技术。这项标准对于促进竹荪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棘托竹荪”的概念,即一种以毛竹林为生长环境的食用菌。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确保了所有参与者对栽培对象有统一的认识。
二、栽培环境要求
1. 土壤条件:要求土壤pH值在5.5至7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棘托竹荪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2. 温度与湿度: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至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以上。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棘托竹荪子实体的形成质量。
三、栽培材料准备
1. 培养料配方:推荐使用锯末、稻壳、玉米芯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的石灰调节pH值。合理的配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菌丝旺盛生长。
2. 灭菌处理:所有栽培材料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无杂菌污染,这是保证栽培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四、栽培管理
1. 播种方法:采用穴播或撒播的方式将菌种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覆土厚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播种后需立即浇水保湿。
2.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棚内温湿度变化,适时通风换气;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五、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充分长大,顶部颜色由白色转为浅黄色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品质量。采收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其他未成熟的菌蕾。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地建园到最终产品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环保理念贯穿始终。这对于我们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