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能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能耗指标、统计与分析方法及节能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能耗的计算、评估和管理。
Title:Energy Consumption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413-2023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是北京市地方性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民用建筑的能耗指标、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
首先,标准明确了能耗限额值。新建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不应超过15kWh/m²,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空调制冷能耗不得超过90kWh/m²。这一规定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促使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充分考虑节能措施。
其次,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方面,标准要求外墙传热系数不大于0.6W/(m²·K),外窗传热系数不大于1.5W/(m²·K)。这些指标高于国家标准,体现了北京地区严寒气候的特点。合理的围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室内舒适度。
关于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强调采用高效设备。比如,冷水机组的能效比(EER)不得低于5.8,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应不低于3.4。同时,提倡使用变频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策略来优化系统运行效率。
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光伏发电装置。要求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占总热水需求比例不低于50%,光伏装机容量与建筑用电负荷匹配度达到70%以上。
此外,标准还关注了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求所有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配备能耗监测平台,并实现数据上传至市级监管中心。这有助于政府掌握全市建筑能耗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最后,在既有建筑改造领域,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例如,对老旧住宅区进行节能改造时,应优先更换双玻窗并加装保温层;而对于商业楼宇,则建议全面升级冷热源设备及输配管网。
总之,《DB11/T 1413-2023》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其各项条款紧密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前瞻性。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将显著提升本市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