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Title: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Public Rental Hou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365-2023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标准》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3年实施。该标准对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升公租房品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在规划选址方面,标准强调公租房应布局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选址时需考虑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一般不宜超过500米,并且周边应有学校、医院、商业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关于建筑设计,标准规定单人型居室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2平方米,双人型不超过32平方米,三人型不超过50平方米。所有居室均需具备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窗户面积不得少于地面面积的1/7。厨房与卫生间应独立设置,确保使用功能分区合理。
在结构安全上,标准要求建筑耐久年限不低于50年,抗震设防烈度按8度设防。地基基础工程必须经过严格勘察,确保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主体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应达到相关规范标准,同时采取措施防止墙体开裂和渗漏。
针对室内环境质量,标准提出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如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8mg/m³。建筑材料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或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品。此外还要求设置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在节能保温方面,标准提倡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比如外墙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50毫米,屋面保温层厚度不少于100毫米。外窗传热系数不宜大于2.0W/(m²·K),并且要安装遮阳设施来降低夏季空调能耗。
对于无障碍设计,标准特别指出应在入口处、电梯厅、公共走道等关键部位设置无障碍设施。门洞宽度不得小于800毫米,低位插座高度控制在400-500毫米之间,方便行动不便者使用。
这些条款体现了政府对公租房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关注居住功能完善,更注重长远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为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