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基本要求、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采暖系统节能改造、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改造、给水排水系统节能改造、电气系统节能改造以及施工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Energy-saving Retrofit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81-202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该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其核心原则包括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环境友好。这确保了改造工程在提升能源效率的同时,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并且符合环保要求。
二、节能改造设计
根据规程第4.1节规定,节能改造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特性、使用功能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设计时需明确节能目标,比如降低供暖或制冷能耗的具体百分比。此外,还强调了采用适宜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提高改造效果。
三、外墙保温系统
规程第5.2节特别提到外墙保温系统的选用。推荐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板或聚苯乙烯泡沫板,并要求外保温层厚度不得低于50毫米。同时指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桥现象发生,确保保温效果达到预期。
四、门窗更换与密封处理
对于老旧建筑而言,窗户往往是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依据第6.1节内容,建议将单框双玻平开窗替换为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另外,还要求对外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行严密填充,避免冷风渗透影响室内温度稳定性。
五、采暖通风系统优化
针对传统集中供热体系存在的问题,《规程》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例如,在第7.3节中提出可以引入变频调速水泵来代替定速泵,从而实现按需供热量调节;同时鼓励安装热量计量装置以便用户能够直观了解自身消耗情况并据此调整行为习惯。
六、验收标准与后期维护
最后,在第9章关于项目验收部分明确了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合格判定规则等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注物理性能达标之外还需重视长期运行效果评估工作,定期检查各部位是否存在老化损坏迹象,及时予以修复更新。
综上所述,《DB11/T 381-2023》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流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希望以上分析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