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全流程追溯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追溯体系构建、信息采集与管理、数据共享与应用以及系统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全流程追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ll-process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96-2023《危险化学品全流程追溯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北京市地方的管理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安全性。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与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全流程追溯”的概念,即从危险化学品的源头到最终处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记录,并能够追溯到具体的责任主体。这一定义为整个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
追溯信息采集要求
根据该标准第5.1节规定,企业在采集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时需遵循完整性原则。这意味着不仅要收集基本信息如名称、规格、数量等,还应该包括安全数据表(SDS)、应急预案以及责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还需特别注意其特有的属性特征。
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
第6章强调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及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措施。企业应当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信息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并且要定期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数据交换过程中也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手段以防止泄露。
监控与预警机制
按照第7章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但不限于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设置报警装置等物理手段;同时也需要开发智能化软件平台用于实时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并发出警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预案制定
本部分特别指出每个涉及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企业都必须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活动。预案内容应当涵盖事故类型、处置步骤、人员分工等多个方面,并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定期审核与改进
最后,在执行完上述各项任务之后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优化。企业应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审查,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从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对DB11/T 2196-2023中几个核心部分的重点阐述。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重要的地方性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