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粮食加工环节中节约减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粮食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在加工环节中的节约减损工作。
Title:Grain Saving and Loss Reduction Specifications - Part 3: Processing St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71.3-2023《粮食节约减损规范 第3部分:加工环节》是一项专门针对粮食加工过程中减少浪费和损失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保留粮食的营养价值,同时降低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率。
关键条文解读
# 一、原料接收与储存
标准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原料验收制度,确保入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储存条件,规定了温度、湿度控制的具体参数,并强调定期检查粮堆状况以防止虫害和霉变。此外,还提倡使用现代化仓储设施如机械通风仓和低温仓来延长存储时间并减少损耗。
# 二、加工工艺优化
在加工工艺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
1. 清理筛理:采用高效清理设备去除杂质,提高净度的同时减少破碎率。
2. 脱壳剥皮:根据不同种类的谷物选择合适的脱壳方式,避免过度碾磨导致营养成分流失。
3. 分级研磨:根据产品需求设定不同等级的研磨细度,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节约资源。
4. 抛光处理:合理控制抛光次数与力度,在保证外观品质的基础上减少米糠等副产物的产生。
# 三、设备选型与维护
建议选用节能环保型生产设备,并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检修,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同时鼓励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管理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 四、废弃物综合利用
对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稻壳、麦麸),鼓励开发新的应用途径,比如将其转化为饲料原料或生物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全员节约意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节约指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氛围。
综上所述,《粮食节约减损规范 第3部分:加工环节》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各相关单位应积极落实各项要求,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