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政务云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及运维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政务云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overnment Cloud Platform Construction - DB11T 216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69-2023《政务云平台建设技术要求》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政务云平台”的概念,即由政府主导构建,用于支撑政府部门业务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这一定义强调了政务云平台的服务对象是政府机构及其下属单位,并且其核心功能在于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以及相应的管理服务。
平台架构
在平台架构方面,标准提出了分层设计的理念,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数据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每一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
- 基础设施层:应具备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支持虚拟化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 平台服务层:需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监控报警等功能模块。
- 数据服务层:强调数据标准化处理与共享交换机制的重要性。
- 应用服务层:鼓励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来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安全保障
安全是政务云平台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标准从物理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规定:
- 物理环境安全要求机房选址合理,配备必要的防火、防水设施;
- 网络安全则需要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护措施;
- 主机系统安全方面,建议定期更新补丁程序并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
性能指标
为了确保政务云平台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标准还设定了多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并发用户数不低于1000等。这些具体数值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运维管理
良好的运维管理体系对于维持政务云平台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标准指出,运维团队应当建立完善的故障报告流程,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同时还要注重文档记录工作,便于日后查阅或审计使用。
总之,《政务云平台建设技术要求》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为企业和个人参与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