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虚拟现实智能型汽车驾驶培训系统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型汽车驾驶培训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irtual Reality Intelligent Driving Train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M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67-2023《虚拟现实智能型汽车驾驶培训系统技术要求》是一项地方标准,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虚拟现实(VR)技术在汽车驾驶培训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旨在提高驾驶培训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虚拟现实智能型汽车驾驶培训系统”的定义: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驾驶环境的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动态场景,结合声音、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为受训者提供接近真实的驾驶体验。这一定义强调了系统的智能化与沉浸性,是后续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
系统构成
系统应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数据管理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硬件设备主要包括VR头显、力反馈装置、座椅等;软件平台负责场景构建、交互逻辑设计及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则用于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各组成部分需相互兼容,确保整体功能的实现。
性能要求
1. 图像质量:要求显示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像素,刷新率至少达到90Hz以上,以保证画面流畅无卡顿。
2. 交互响应时间:从用户输入到系统反馈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50毫秒,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好坏。
3. 安全保护机制:当检测到紧急情况时,系统应立即停止所有操作,并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信号,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伤害。
功能要求
1. 个性化定制:支持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调整训练难度,如新手模式侧重基础操作练习,而专家模式则更注重复杂路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实时监控与评估:能够自动记录每次训练的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度、刹车距离等关键参数,并生成详细的报告供教练查看。
3. 多场景切换: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小道等多种典型道路类型,同时还能模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驾驶情景。
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 必须配备有效的防撞措施,例如设置虚拟障碍物时要预留足够大的缓冲区;
- 在长时间使用后提醒休息,防止视觉疲劳引发事故;
- 对于未成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在使用前需经过专业人员评估是否适合参与此类活动。
结论
DB11/T 2167-2023不仅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汽车驾驶培训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也为相关企业开发产品设定了明确的方向。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培训效果,降低实际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