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赤眼鳟苗种人工繁育的场地要求、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赤眼鳟苗种的人工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Hemibarbus longirostris Finger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470-2015《赤眼鳟苗种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是武汉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赤眼鳟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 选择健康无病的亲鱼,要求体重在500g以上,体长30cm以上。
2. 亲鱼培育池面积2-5亩,水深1.5-2m,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 投喂优质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4%,分早晚两次投喂。
二、催产与孵化
1. 催产药物使用LRH-A2和HCG,剂量分别为8-10μg/kg和600-800IU/kg。
2. 水温控制在20-25℃,催产时间一般为12-18小时。
3. 孵化用水需经过过滤处理,水温控制在22-26℃,pH值7.0-8.5。
三、苗种培育
1. 苗种培育池面积1-2亩,水深1.0-1.5m。
2. 苗种下塘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物为高锰酸钾或食盐。
3. 苗种培育期间投喂轮虫、卤虫等活饵料,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
四、日常管理
1. 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溶氧量在5mg/L以上。
2. 每日巡塘,观察苗种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3.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
以上条文明确了赤眼鳟苗种人工繁育的各个环节,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