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务信息管理中数据属性的定义、分类、编码规则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水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以及相关数据交换与共享。
Title:Wa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art 2: Data Attribute Defini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362.2-2024《水务信息管理 第2部分:数据属性定义》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为水务信息的数据属性定义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 数据属性分类
5.1 数据属性应按照水务业务流程、水务设施设备、水务资源环境、水务经济管理等类别进行分类。
解读:本条款明确了数据属性的主要分类方向。水务业务流程包括供水、排水、防洪等环节的数据;水务设施设备涉及泵站、管道、闸门等设施的数据;水务资源环境涵盖水质、水量、水位等环境相关数据;水务经济管理则包括成本、收益、投资等经济类数据。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从不同维度全面掌握水务数据。
6 数据属性结构
6.1 数据属性结构应包含属性名称、属性代码、属性类型、属性长度、属性精度、属性单位、属性描述等要素。
解读:这一条款规定了数据属性的基本组成。属性名称用于标识具体的数据项;属性代码提供唯一识别码便于系统管理;属性类型指明数据的种类如文本、数值、日期等;属性长度和属性精度分别限制数据的存储空间和精确程度;属性单位确保数据计量的一致性;属性描述则对数据含义进行补充说明。完整的属性结构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7 数据属性编码规则
7.1 数据属性编码采用层次编码法,由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顺序码组成,总长度不超过12位字符。
解读:层次编码法将数据属性划分为多个层级,依次表示大类、中类、小类直至具体的属性。大类码通常代表数据的主要类别如业务流程、设施设备等;中类码细化到具体的子领域;小类码进一步区分具体的属性类型;顺序码用于同一小类下的属性排序。这种编码方式既保证了编码的唯一性又便于理解其逻辑关系。
8 数据属性命名规则
8.1 数据属性命名应遵循语义清晰、简洁明了的原则,避免使用生僻字词,中文名称长度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名称长度不超过30个字符。
解读:合理的命名规则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易用性。语义清晰要求属性名称能准确反映其内容本质;简洁明了则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对于中文名称的长度限制可以防止过长导致的显示问题;英文名称同样设置长度上限以保持一致性。这些规定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快速识别和处理数据属性。
9 数据属性采集规则
9.1 数据属性采集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采集频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解读:采集频率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如水位监测需要高频次采集;而对于周期性变化不大的数据如年度用水量可以适当降低采集频率。同时采集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这要求在设计采集方案时充分考虑业务特性和数据用途。
以上是对DB31/T 362.2-2024中部分重要条款的解读,希望对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