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裂缝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勘察与评估、设计方案制定、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技术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裂缝影响区域内的各类建筑工程的地裂缝防治设计工作。
Title:Code for Design of Ground Fiss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裂缝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城市建设中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构成威胁。《TCAGHP 080-2022地裂缝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为地裂缝的防治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原则。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规范中关于“地裂缝监测点布设”的变化,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规范中,地裂缝监测点的布设主要依据经验法则,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实际操作中的不确定性较高。而新版规范则引入了更为精确的方法论,强调基于地裂缝发育特征、场地条件以及潜在影响范围来确定监测点位置。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也为后续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具体而言,新版规范要求首先通过地质调查识别地裂缝的主要走向、宽度变化趋势及深度分布情况;其次结合场地内建筑布局、地下管线分布等因素评估各区域的风险等级;最后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与精度要求。例如,在高风险区,监测点间距应控制在5至10米之间,且需配备自动化监测设备以实时获取位移数据。
此外,新版规范还特别指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如存在多条相互交错的地裂缝时,应采用网格化布点策略,确保每个独立活动单元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同时,对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但具有潜在活动迹象的地裂缝,也建议设置长期观测站,以便及时捕捉任何微小的变化。
总之,《TCAGHP 080-2022》通过对地裂缝监测点布设方法的优化,显著提升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充分理解并遵循这些新规定,确保所采取措施能够真正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