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小鼠肝炎病毒(MHV)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分析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中小鼠肝炎病毒的检测与诊断。
Title:Laboratory Animals - Detection Method of Murine Hepatitis Virus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903-2023《实验动物 小鼠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实验小鼠中MHV(小鼠肝炎病毒)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应从健康状况异常的小鼠或疑似感染的小鼠中采集。通常采集的是肝脏组织样本。样本采集后需立即置于-80℃保存,以防止RNA降解。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可以将样本保存在RNA稳定剂中。
RNA提取
RNA提取是荧光定量PCR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要求使用商业化试剂盒来确保RNA的质量和完整性。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RNase污染,所有使用的耗材和仪器都应经过无RNA酶处理。
引物和探针设计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标准推荐使用特异性高的引物和探针,这些引物和探针应该能够特异性地识别MHV的保守区域。此外,还需要设计一对内参基因引物用于对照实验,以确保反应体系的有效性。
反应体系建立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特异性引物、探针、dNTPs、Mg²⁺以及热启动DNA聚合酶等成分。标准建议采用20μL的反应体积,并根据具体实验条件优化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
扩增程序
标准规定的扩增程序一般为:首先在50°C下孵育2分钟激活UNG酶(如有使用),然后在95°C下变性10分钟;接下来进行4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5°C变性15秒,60°C退火延伸60秒。最后进行溶解曲线分析以确认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结果判定
检测结果通过Ct值来判断。若样品的Ct值低于阈值且溶解曲线符合预期,则判定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同时,内参基因的Ct值应在设定范围内,否则视为无效实验。
以上内容是对DB36/T 1903-2023标准中关于小鼠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一些重要条款进行了详细解读。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