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中霜冻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方法、预警等级划分以及防御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霜冻灾害的风险预警与防控工作。
Title: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Warning - Fro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47—2023《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霜冻》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农业霜冻灾害的风险预警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农业霜冻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限制和适用对象,即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活动。
霜冻灾害定义
标准对霜冻灾害进行了明确界定:指由于地面或植物表面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导致作物受到损害的现象。这一定义为后续的灾害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风险预警等级划分
标准将霜冻灾害风险预警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指标和响应措施,例如:
- 特别重大(Ⅰ级):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15℃,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
- 重大(Ⅱ级):连续3天最低气温在-10℃至-15℃之间,局部地区可能严重受损。
- 较大(Ⅲ级):单日最低气温低于-8℃,部分作物可能受冻害。
- 一般(Ⅳ级):单日最低气温在-5℃至-8℃之间,个别作物可能受到影响。
这些分级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损失。
监测与预警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监测与预警的具体流程:
1. 数据收集:通过自动气象站、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实时气象数据。
2. 风险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气象条件,评估未来几天内可能出现的霜冻风险。
3. 预警发布:根据评估结果,由农业气象部门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4. 应急响应:各级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依据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农户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建议
标准还提出了多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
- 在霜冻来临前,灌溉农田以提高土壤热容量。
- 使用覆盖物保护幼苗和敏感作物。
- 喷洒防霜剂,降低植物结冰的可能性。
- 对于设施农业,加强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3/T 3647—2023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霜冻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具体指导,有助于提高黑龙江省农业应对霜冻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