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开展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技术支撑。
Title: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limate Quality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Gui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43—2023《区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指南》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生产的各类农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进行评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指导。
2. 术语和定义
- 气候品质:指农产品在其生长过程中受到气候条件影响的程度及其表现出来的品质特征。
- 气候因子:影响农产品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日照等。
3. 评价指标体系
- 评价指标体系由气候适宜性指数、气候风险指数和综合气候品质指数三部分组成。其中气候适宜性指数反映气候条件对农产品生长的有利程度;气候风险指数衡量不利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强度;综合气候品质指数则结合前两者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4. 数据采集与处理
-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气象站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要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缺失或异常的数据应采用合理方法填补或修正。
5. 评价方法
-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利用统计学模型计算各项指标值;定性分析则基于专家经验判断,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6. 结果表达与应用
- 结果通常以等级形式表示,如优、良、中、差四个级别。各级别对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建议。例如,“优”级意味着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差”级可能提示存在较大的气候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损失。
7. 持续改进机制
-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收集反馈信息,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确保其始终符合实际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以上内容是基于DB23/T 3643—2023《区域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的重要条款进行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